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单位简介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研究方向 | 科研团队 | 成果与荣誉 | 团队建设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上海交大“海龙号”随“大洋一号”环球科考
2011-10-21 17:07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2月10日报道:12月8日,“大洋一号”从广州长洲码头起航,执行我国第22次大洋考察任务。这次科考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远洋科学考察,也是我国深海探测史上第三次环球科学考察。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自行研发的3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龙号”等一大批高技术装备将在本航次科学考察中进行应用。
  据了解,这次深海环球科学考察任务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8万公里,分为9个航段,共有来自国内外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队员参加,是我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行时间最长的航次,主要科考任务是在三大洋开展深海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调查,对调查区的地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深入评价。
  3500米大型深海作业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海龙号”是由水下工程研究所朱继懋教授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凝结了交大水下所3代人8年的心血。在2009年执行的大洋第21航次中,“海龙号”在东太平洋海隆观察到了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到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完成了我国对深海热液烟囱进行的首次精确定点取样和观测。
  2010年,在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下,上海交大研发团队对“海龙号”进行了全面维护,完成了包括双模式布放、电液接口扩展、应急起升控制等多项实用性改造,并扩展了包括热液、微生物、宏生物和海水原位等多种取样功能。
  为了验证改造效果,从11月3日起,由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葛彤教授担任“海龙号”海试负责人,以我校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洋中心共同组成ROV海试组,对“海龙号”进行了历时13天,下水9次的海试,这也是“海龙号”单航段下水次数最多的一次。
  海试中,全体船队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恶劣海况和复杂任务等重重困难,对“海龙号”的基本功能以及各改造项目进行了持续的充分的试验。海试中探索了在母船手操模式控位条件下,进行ROV深水试验的方法,这也是国内第一次采用这种方法实现ROV深水作业,为今后在应急情况下ROV回收和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实用化改造后的“海龙号”将随“大洋一号”在三大洋再次深潜,在深海考查和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悉,参加此次大洋一号22航次科考任务的有我校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下工程研究所葛彤教授,以及海洋生物工程研究团队徐俊研究员,他们将带领团队分别参加4个航段的科学考察工作。海洋生物工程研究团队在深海超嗜热微生物、冷泉及模式菌株研究方面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并与水下所合作紧密。“海龙号”观察到的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其附近的温度高达400℃,在烟囱附近生活的微生物几乎代表了生命的极限,意味着那里存在着与陆地上的生物世界截然不同的生物系统。对这些深海生物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人类探索自身的起源。“海龙号”将在距“黑烟囱”三四米的地方进行采样和拍摄,对深海热液环境进行近距离拍摄和遥控精确取样,为今后进行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 选稿:王丽琳

原文地址:http://sh.eastday.com/qtmt/20101210/u1a834268.html

 

关闭窗口

 
 

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  沪交ICP备案号:20111115